良性前列腺增生症/下尿路症状药物治疗共识(2015)讨论
时间:16-06-11 作者:院内 来源:院内 浏览:2361次
下尿路症状(LUTS)是老年男性常见的主诉,可分为储尿期、排尿期和排尿后症状。储尿期症状包括尿频、尿急、尿失禁及夜尿增多等;排尿期症状包括排尿踌躇、困难及间断排尿等;排尿后症状包括排尿不尽、尿后滴沥等。引起LUTS的原因主要与前列腺疾病相关。《老年人良性前列腺增生症/下尿路症状药物治疗共识(2015)》讨论的是BPH导致的LUTS,为与其他病因区别而并定义为BPH/LUTS,指南君将主要内容整理如下。
BPH/LUTS的诊断和评估
共识推荐进行如下评估:询问病史、体格检查(直肠指诊)、前列腺B超和尿流率、尿常规、残余尿量及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(PSA)等。
BPH/LUTS症状的评估目前主要依据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表(IPSS),其常与生活质量评分(QoL)同用,见表1,分越高,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差。
直肠指诊是重要检查项目之一,可了解前列腺的大小、形态、质地、有无结节和压痛、中央沟是否变浅或消失及肛门括约肌张力情况。
超声检查可了解前列腺形态、大小、有无异常回声、突入膀胱的程度,还能精确测定前列腺体积。
尿流率检查主要指标有两项:大尿流率(Qmax)和平均尿流率,其中前者更重要。尿量在150~200 ml时进行检查较为准确,重复检查会增加可靠性。
老年患者应用注意事项
(一)体位性低血压(直立性低血压)
衰弱老人慎用。已有体位性低血压或血压过低的老年人应禁用。α1受体阻滞剂与其他降压药物合用,降压作用增强,需要调整剂量,进行个体化治疗。
体位性低血压的防治方法:(1)小剂量开始,缓慢增加剂量,停药后需重新用药的患者亦需从小剂量开始;(2)开始用药和增加药物剂量时应避免突然改变体位,且不宜从事危险性作业(如驾驶、机械操作等);(3)用药期间建议监测立卧位血压,尤其衰弱的老年人;(4)用药期间如出现体位性低血压,应立即减量、停药或更换药物。轻者平卧位、头低位,补充液体,多数能缓解。重症者需用活性炭洗胃和使用缩血管药物。
(二)神经系统不良反应
1.帕金森或帕金森叠加综合征、脑干卒中、脊髓病变的老年患者均存在自主神经功能障碍,体位性低血压是其重要临床症状,α受体阻滞剂可能会加重低血压,应慎用。
2.血流动力学障碍引起的缺血性脑卒中及脑卒中急性期患者,非选择性α受体阻滞剂可加剧脑血流低灌注的发生,导致脑梗死加重,此类患者用药应先评估或咨询神经专科医生并分阶段、有计划、个体化地进行治疗。
(三)虹膜松弛综合征(IFIS)
2建议在白内障手术前咨询眼科专科医师。